去年这里承担1one体育0项千万级项目!天津这样打造创新源头……
one体育“你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实验?”“我们正在做赤藓糖醇降温结晶实验,通过调控结晶的形状,用不同的实验条件,找到最佳的结晶方法……”“目前看大小不均匀,针对情况,后期可能有二次重合,下次换一个新的容器去做,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的园区E座实验室,龚俊波团队的科研骨干吴送姑正在对团队成员进行询问指导。
天津北方网讯:“你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实验?”“我们正在做赤藓糖醇降温结晶实验,通过调控结晶的形状,用不同的实验条件,找到最佳的结晶方法”“目前看大小不均匀,针对情况,后期可能有二次重合,下次换一个新的容器去做,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的园区E座实验室,龚俊波团队的科研骨干吴送姑正在对团队成员进行询问指导。
龚俊波团队的课题组成员全部来自天津大学的化工专业,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的其中一个阶段,项目涉及了生物医药、农药、功能糖、盐等精制工艺开发。天津大学讲席教授龚俊波是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结晶科学与工程龚俊波课题组主要开展从分子到产品的多尺度研究:结晶基础研究、结晶产品工程和结晶过程工程研究,并进行新型智能结晶装备开发完成产业化。
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还有很多这样的科研团队,他们深耕科研领域,实现人才与创新的高效配置,不断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未来五年,天津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将天津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有地儿实践”,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还实行“双聘”“短期聘用”“项目承接”“咨询指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定制化”的高端人才引用机制。以实现科技创新突破为内涵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增强青年学者专职引进,强化后备人才交叉培养。one体育
吴送姑说:“自从加入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这个大平台以后,我们借助平台,科研效率提高了,与在学校相比,能够更多地与企业交流沟通,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痛点,针对问题我们做相应地科研,解决企业的问题,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自2021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以来,实验室已汇聚研发人员300余人,组建核心攻关团队30余个,包括两院院士14人、杰青等高端人才70余人、国家四青人才100余人等。”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军说。
走在物创实验室的展示区域,记者很强烈地感受到这里迸发出来的科技创新力量。“2022年,物创海河实验室实际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就接近90项,其中千万级项目达10项。”陈军介绍说。
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如何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天津不断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做努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迈向新阶段。
创新离不开载体建设,为更好地培育科技企业,天津市创立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1年天津市科技局印发《天津市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评价与支持办法》,不断加快“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助力全市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发展。
截至目前,天津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分别超过5800家、460家、31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2022年度十大创新亮点工作中,天河自主显式动力学软件重大版本升级完成,持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合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天河显式动力学软件2.0版本升级,功能上实现国际对标,其中模拟精度、计算性能、材料库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在爆炸冲击数值模拟领域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
有目标就有动力,物创实验室向着更高水平科研问题发力,陈军表示:“我们实验室的目标定位是经过长期建设,成为引领物质科学发展的世界知名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成果策源地。我们将与多家企业、高校合作,设立联合攻关项目,并配套企业经费投入,推动集成型重大成果突破和落地。”
在坐落于南开区的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记者不禁被展示区的“硬核”产品所吸引这些科技产品涉及大数据产业链、智能网联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信创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展现了近年来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新成就。
习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one体育实现创新驱动发展。one体育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用立业,由智变金”,建成了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
为科技成果转化“解绳子”,在实际行动上,天津紧紧围绕在成果转化放权赋权、收益分配、绩效工资、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率先在国内立法通过《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和瓶颈,形成了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据市科技局成果处三级调研员马东升介绍,2022年,天津市技术交易持续活跃,登记科技成果1700项,技术合同成交项数突破1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600亿元。涉外技术合同成交224项,交易额25.75亿元。
“目前,实验室为首批30个自主立项项目,累计资助经费已达3690万元,每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超过100万元。”陈军说。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充足的经费支持和相关配套使得每个科研团队都能安心做科研,并充分实现他们的科研理想。
2023年,天津市将充分调动南开、天大等高校和市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积极性,主动对接头部企业和知名校友企业,孵化转化一批优质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企业。
天津将继续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健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解细绳”2.0版,带动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1700亿元。
“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看到我国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天津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2023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2022年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位居全国第三。”
新一代超算、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这些亮眼成绩,是一个阶段持续不断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展示着天津科技创新永不停歇,不断在科技水平上创造新突破!(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